移风易俗润人心 文明新风溢乡村


 

移风易俗润人心  文明新风溢乡村
           —丰城市小港镇党建+移风易俗典型材料
 
       丰城市小港镇是一个人口大镇、综治重镇,全镇户籍人口8.2万人,辖31个村(居)委会,其中2千人以上的大村庄16个,村庄分布密集。该镇群众思想复杂,宗族观念、攀比思想及各种陈规陋习严重,不仅败坏了农村风气,制约了农村发展,也给普通群众带来了巨大经济负担。今年上半年,为彻底破解这一农村弊端,该镇决定推行移风易俗,以党建引领,村支部牵头,找准党员干部这一突破口,全面教化群众,并以制度约束,取得了初步成效。
宣传为主线,教化群众作铺垫  
    做农村工作最难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打通思想”,思想动了,移风易俗自然“名正言顺”!必须把宣传这一主线贯穿始终!该镇以支部为引领的农民讲师团经常到“小卖部”“小诊所”等人员集中的地方宣讲,讲师团成员与老表拉拉家常,就能听到很多“心声”:礼金太高了,酒席太多了,赌博盛行啊等等。
今年5月初,该镇首次提出移风易俗思想。第一是会议动员。全体镇、村、组干部层层召开会议;各村召开党员大会、利用党员议事日、党课等,宣传移风易俗工作,凝聚党员思想;最后召开群众大会,达成共识。并由各村成立在外知名人士、流动党员微信群,及时发布移风易俗工作动态。第二是宣讲带动。各村通过“村村响”广播播放移风易俗倡议书;镇22名骨干讲师团成员分组分村宣讲,有关移风易俗内容宣讲60场次。第三是文化熏染组建村文艺队,提倡唱村歌、跳广场舞、打腰鼓,娱乐身心,远离麻将、扑克等低级趣味。整理家风家训;充分挖掘本村人文、历史、民俗、风貌等特色,每村打造一首村歌,村文艺队广泛传唱,镇组织比唱。各村设立“好人榜”,宣传典型事迹,比如,该镇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周氏兄弟、袁才波,“江西好人”候选人拾金不昧保洁员雷金发,市道德模范张俊杰等先进典型。以宣传为“主线”,教化群众打基础!
 
村党支部牵头引领  村规民约成自然
小港镇移风易俗工作率先在沙埂村委会成功推行,随后该镇以点带面的形式,借鉴沙埂经验,31个村党支部移风易俗全面铺开。
首先,支部牵头,由各村召开群众代表大会,推选离任老干部、村“两委”干部、老党员、热心公益人士等组成红白理事会、禁毒协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其次,村支部与自治组织结合本村实际,多次商讨后形成本村移风易俗倡议书,张贴村头巷尾,并入户发放征求意见涵,当场收集群众意见,归纳整理,细化用酒、用烟标准、酒席规模、类型、餐数、随礼、燃放烟花等内容最后根据群众意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以移风易俗村民公约的方式约定成俗,并在理事会的监督下运行,需要做酒席的提前报备理事会,填写承诺书,不擅自抬高标准。同时,各村设立曝光台对据不履行移风易俗文明公约的在文化礼堂予以曝光,拒不改正的由村支部书记进行约谈。对支持约定并践行的党员,在年终民主评议党员工作中考虑评优!
党员干部模范执行  找准突破口
移山易,易俗难。为了所谓的面子,群众对农村各种陈规陋习是不敢言,更不敢“第一个吃螃蟹”。如何找准突破口,撕开乡村厚重封建思想的第一道口子?党员干部自然就成了带头者、示范者。
南岸村邬海亮同志生前是一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村长,一直支持村里搞移风易俗,并主动加入了村红白理事会和老年协会。今年10月份,该同志去世,该村会计邬国良作为其大家族一员,顶着巨大压力,劝说家中其他成员遵照生前老村长的叮嘱:必须简单办理丧事。并且,邬国良同志与其他理事会成员一道负责监督,落实由群众代表大会、党员大会和民情理事会共同商讨确定下来的白事办理标准:两餐,每餐15盘,禁放烟花(红白喜事燃放烟花,不仅花费经济,更污染环境,存在安全隐患),酒不超过25元一瓶,烟20元以下每包。此次移风易俗的成功在全村乃至邻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农村老表只要一个字“平”,移风易俗作为一项顺民利民工作,一旦有“第一人”带头,后面就会有老表“跟”。小港镇的移风易俗工作顺应宣传教化群众这一主线,村支部牵头,用制度约束,党员带头,模范执行,群众自治组织统筹推进,以点带面,在全镇31个村(居)委会都推行成功下一步,将坚持执行,并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办法,让文明新风溢乡村!